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开幕。自2018年创办以来,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从“重磅”创新,成长为“汇聚万千企业家”的年度盛会。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多,保护主义抬头,百年变局,世界需要一个“坚实”的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进博会以中国坚定的决心回答了严峻的时代问题。用中国巨大市场的“确定性”应对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进博会,中国需求巨大且稳定中国市场,为各国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区”和“动力源”。回顾历史,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额超过15万亿美元,前七届进博会累计计划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通过进博会,世界各国企业不仅将产品销往中国,而且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基于这类市场规则的可持续经济商业往来,为面对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最稳定、最可靠的支撑。从目前情况看,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参展国外企业4108家。美国企业排名f连续第七年展览面积第一。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中国用进博会告诉世界,有需求、有订单、有增长。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未来10年日本中等收入阶层将突破8亿,提升消费潜力巨大。进博会绝对是感受中国巨大“后”市场优势的最佳“体验式体验”。用开放合作的“确定性”掩盖合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凸显,“脱钩、断绝关系”的喧嚣成为阻碍国际合作的主要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高举开放合作旗帜,通过一系列举措进博会等务实举措,不断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在历届进博会上宣布的一系列重要开放举措正在转化为具体行动。从积极扩大进口到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到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制度性开放。进博会将重点打造“投资中国”、“买中国”、“出口中国”等品牌,为“产品展示、投资者参展”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全球投资者放心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将交换意见,而不仅仅是贸易。今年的虹桥论坛将包括国际讨论讨论国际社会高度关心的治理问题,包括重建全球贸易秩序、开放贸易和安全发展以及生产和供应链的弹性。许多创新协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性作用。我们将以互利共赢的“确定性”化解全球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进博会的魅力不仅在于商业价值的实现,更在于其推动全球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道义责任。让我们确保发展成果日益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并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弥合数字和发展鸿沟的难得机会。本届进博会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有效性。通过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实行展品采购税收优惠等针对性措施,支持37个欠发达国家参展企业,开辟当地特产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帮助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转化为唐经济效益。羊驼娃娃借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为秘鲁当地众多家庭带来收入;赞比亚蜂蜜借进博会打开全球市场……类似的“进博故事”不断上演,成为进博会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生动注脚。当世界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时,中国利用进博会协议提供答案。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互利共赢是永恒的主题。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做大全球市场蛋糕,加强共同发展机制,实施互利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经济增长。